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51篇
  免费   10950篇
  国内免费   6730篇
电工技术   4615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3847篇
化学工业   14927篇
金属工艺   8115篇
机械仪表   6796篇
建筑科学   34175篇
矿业工程   5079篇
能源动力   3193篇
轻工业   5979篇
水利工程   4526篇
石油天然气   5147篇
武器工业   1081篇
无线电   65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430篇
冶金工业   4564篇
原子能技术   760篇
自动化技术   10061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1491篇
  2022年   2906篇
  2021年   3526篇
  2020年   3472篇
  2019年   2865篇
  2018年   2778篇
  2017年   3458篇
  2016年   3730篇
  2015年   4058篇
  2014年   8035篇
  2013年   6581篇
  2012年   8762篇
  2011年   9884篇
  2010年   7585篇
  2009年   8041篇
  2008年   7277篇
  2007年   8673篇
  2006年   7883篇
  2005年   6838篇
  2004年   5448篇
  2003年   4894篇
  2002年   4155篇
  2001年   3479篇
  2000年   3023篇
  1999年   2521篇
  1998年   1952篇
  1997年   1627篇
  1996年   1221篇
  1995年   1064篇
  1994年   987篇
  1993年   662篇
  1992年   596篇
  1991年   448篇
  1990年   358篇
  1989年   282篇
  1988年   208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90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2篇
  1975年   14篇
  1959年   14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郑禹  胡萍  李珂  李建平  黄樟华 《表面技术》2020,49(1):245-253
目的仿荷藕结构及功能,制备一种自分层防腐涂料。方法合成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PU/EP)及氟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氟硅改性PAA),将两种树脂共混形成自分层涂料。通过铅笔硬度测试、机械性能测试、接触角测试、耐老化测试、划格法附着力测试、电化学阻抗测试等,分别评价两种树脂比例、混合溶剂比例对涂膜自分层行为及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EDS、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分析涂膜分层后的结构。结果当PU/EP∶氟硅改性PAA=1∶1时,接触角达到96.0°,柔韧性为0.5 mm,耐冲击为50 cm,附着力等级为1,失光率降至19%;乙酸丁酯(NBAC)∶正丁醇(NBA)=4∶6时,涂膜分层情况良好,接触角达到107.7°,浸泡水中48 h耐水性无变化,失光率降至17%。SEM-EDS、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自分层涂膜上层为氟硅改性PAA、底层为PU/EP,中间存在过渡涂层,过渡层两种树脂中的─COOH、─OH、环氧基发生反应,使整个涂层更具稳定性。经由EIS分析,在3.5%NaCl溶液中浸泡40天后,腐蚀介质没有渗透涂膜到达基底金属界面。结论制备的轨腰仿生自分层涂膜的机械性能、附着力、疏水性、耐老化、防腐蚀性能优异,涂膜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92.
蒋帆  赵越  胡吉明 《表面技术》2020,49(2):109-123
超疏水表面由于具有独特的微纳米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性质,能形成空气垫物理屏障层,减小材料表面与水或其他腐蚀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的腐蚀防护。首先简单介绍了超疏水表面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Young氏方程、Wenzel模型和Cassie-Baxter模型。然后,归纳总结了三种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有效途径:在低表面能物质上构建微纳米级粗糙结构;先构建出具有微纳米级的粗糙结构,再对表面进行低表面能修饰;一步法完成低表面能修饰和微纳米级粗糙结构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详细地综述了常见的超疏水表面(薄膜或涂层)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进一步介绍了通过在超疏水体系中引入缓蚀剂的方式,构建具有主动防护功能的超疏水表面,并介绍了此种超疏水表面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目前的超疏水表面在制备工艺以及耐久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金属防护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姚琳元  宋飞  张宏科 《电子学报》2015,43(3):557-567
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作为当今接入网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具有带宽使用效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通过研究PON技术的发展动态,本文首先归纳了各种PON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整理出各技术间的连接关系及主要标准;其次介绍了PON技术的帧结构,并对带宽、波长、传输模式等PON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汇总;然后将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划分,围绕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帧结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节能机制等关键技术,阐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在PON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PON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The molecular design of short peptides to achieve a tailor-mad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during the past decade but remains challenging as a result of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ptide sequence and assemble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s. We report a hybrid-resolution model to computationally explore the sequence–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self-assembly for tripeptides containing only phenylalanine and isoleucine. We found that all these tripeptides have a tendency to assemble into nanofibers composed of laterally associated filaments. Molecular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assemblies are diverse and vary depending on the sequences. This structural diversity originates from (1) distinct conformations of peptide building blocks that lead to different surface geometries of the filaments and (2) unique sidechain arrangements at the filament interfaces for each sequence. Many conform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tripeptides in solution, but only an extended β-strand and another resembling a right-handed turn are observed in assembl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quence dependence of these conformations and the packing of resulting filaments are determined by multiple competing noncovalent forces, with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involving Phe being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sequence pattern for each type of assembly conformation and packing has been identified.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nformation, molecular packing, and sequences for determining detailed nanostructures of peptides and provide a detailed insight to support a more precise design of peptide-based nanomaterials.  相似文献   
95.
基于FLUENT软件的流体体积(VOF)模型研究了不同壁面滑移程度以及不同流道结构参数下4层等厚熔体通过层叠器倍增为8层熔体时,流道中熔体的分层情况变化。结果表明,壁面滑移程度的降低会促使熔体在上下壁面聚集,进而导致上下壁面处熔体层厚增加;汇流段与出口段间圆角半径、汇流段扩压角和平衡段长度这3个结构参数则只会影响熔体在左右壁面的聚集,进而影响各层熔体的尺寸精度,且其中扩压角的影响程度最大,平衡段长度次之,圆角半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6.
通过计算机模拟金属配合物与核酸作用机理,对其理论模型能量计算和结构优化。在不同的化学环境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实验模拟结果,对真实的化学反应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意义。通过Gaussian03,Gauss View等软件的结合应用,分别应用于优化计算和理论建模,熟悉了对化学软件操作应用。  相似文献   
97.
粉末渗锌工艺是一种热扩散表面改性技术,将渗锌剂与钢构件在高温条件下接触,利用原子扩散作用,在构件表面形成一层合金保护层。作为一种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的高效表面防腐处理工艺,粉末渗锌技术可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耐磨、耐蚀和耐氧化等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首先分析了粉末渗锌层的形成机理,并重点讨论了渗层的组织结构;然后,综述了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合金元素等因素对渗层形成的影响。研究者发现,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有益于渗层厚度的增加,但要合理控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不仅使渗层性能变差,还会增加能耗和降低生产率。此外,通过调整渗剂中合金元素的添加量以及种类,能够改善渗锌层的性能,但各类元素的最佳添加量以及其对渗层的改性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目前,粉末渗锌生产中存在效率低的问题,在渗锌工艺中应用机械能助渗技术和纳米技术,可有效提高渗锌效率、改善渗层性能。最后,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对粉末渗锌工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为解决溜井掘进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以柿竹园多金属矿掘进出矿溜井为例,提出了爆破一次成井技术,根据矿山具体爆破条件,设计了布孔参数、装药结构和起爆顺序等。实践表明,爆破一次成井技术施工天井效果良好,溜井贯穿上下2个分段,与设计相符,相较于普通法施工天井,节约成本30.7%,节约时间58.3%,经济效益显著,施工周期短,且安全性好,值得在其他类似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李斌  王达  杨春雷 《润滑与密封》2019,44(11):105-111
为了提高采油树平板闸阀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在泛塞封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密封圈本体唇边开有锯齿状凸起的新型柔性密封结构;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密封圈的工作状况,分析柔性密封结构特性参数对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获得不同柔性密封圈结构参数下密封面间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并对新型密封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密封面间最大接触应力随唇边锯齿数量、唇边夹角度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唇谷夹角度数的增大而减小;新型密封结构选择锯齿数量为3、唇边夹角为20°、唇谷夹角为30°的特性参数时,其最大接触应力比常规Y形密封圈提高了15倍;新型柔性密封结构的密封圈与阀杆、阀盖壁面间接触应力比常规Y形密封圈有显著提高,提高了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00.
Effect of debittered salmon frame hydrolysate (DSFH) at various levels (0, 5, 10, 15, 20 and 25 g/100 g) on physicochemical, textural, sensory and nutritional properties of biscuits was investigated. The highest thickness was obtained for the sample with 25 g/100 g DSFH (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diameter among all the biscuit samples (P > 0.05). The samples added with DSFH had lower weight, water activ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than the control (CONT, without DSFH) (P < 0.05). DSFH at 15 g/100 g showed no detrimental effect on sensory properties of resulting biscuits (DSFH-15). The DSFH-15 biscuit showed reduction in cutting force and fracturabilit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and cross-sectional images showed that DSFH-15 biscuit had more porous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e CONT. The biscuits fortified with 15 g/100 g DSFH had higher protein but had lower energy value, fat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 than the CO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